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我們相遇在偷來的早上 (一)




seated girl     1970          
偷來一個早上往香港文化博物館看「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展覽將作品以年序排列,介紹畢加索這位 Avant- garde (革新家)不同的創作階段作品。展覽沒有期待的精彩,並且較為失望的是沒有我喜愛的粉紅色時期作品,(或許那一幀很小的就算是!)畢氏藍色與粉紅色時期繪畫,人物造型稍為拉長變型,構圖優美感人。前者以藍與綠為主調,加上主角骨瘦如柴、憂鬱貧窮或身有缺陷,憐憫惆悵、沉鬱無奈,非常强烈的敲動心田﹔粉紅色時期則是樂觀的橘色與粉紅、繪畫馬戲團、雜技表演者等人,作品浪漫明朗、喜悅温馨。這兩段時期畢加索的作品較為特別,在用色、造型上比較優雅温婉,非常的不「畢加索」。

畢加索的成就在於他是革新家、一生不斷的創造潮流,創作出很多受爭議 的作品、沒有固定的特定風格成為他的風格,但在各種變異時期中,他都能保持那粗獷剛勁的個性,而各種使用手法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是次展品大部份並不是畢加索最精采的佳作,或許是探索時期中段作品,是大膽創新,尋求新想法的思考過程作品,因此,有時畫面某部份會出現色塊的欠缺協調、用筆略為粗野快速。

這兩幅繪畫是我最為喜愛的作品,seated girl  採取分中對稱手法,左右兩邊顏色的選取運用上略有不同,顏色俐落清晰,女孩的神情顯露兒童有點倔强的率性,喜愛右後方椅背及背景顏色的處理。Claude Drawing 是幅很跳皮有趣的繪畫,油畫卻帶有版畫與剪紙味道,畢加索次子 Claude 在前景左側作畫,畫紙上淡淡的暖色及影子如有 spotlight 照着;次女 Paloma 在右側, 安心觀看,右手的陰影 及白色畫紙連同她後面的椅子,這三件事物將平面圖象拉出前後有深度的空間,母親 Francoise ,居高臨下俯首專注地看着,左手擁着女兒,左手緊貼兒子,Francoise 身軀是用筆頭鈎走油彩形成白色線條,簡單的線卻能表達出那份濃厚的母愛。畫作有趣的是用如剪紙式手法將兒童突出,左上角 白色長方條與其他的白上下左右呼應,造出動感,整體佈局妙絕。畢加索﹝心中的競爭對手)好友馬締斯於 1954 年逝世,馬大師於晚年因身體關係改用色紙來創作,畢加索這段時期作品經常有仿似剪紙的色塊,是比併還是巧合?
Claude Drawing Francoise and Paloma  195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