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無法逃脫的鬱抑
















出色的藝術作品能牽動觀者情緖,令呼吸屏息,心怦然悸動。

看展覧時,常會寫下喜愛作品的藝術家名字,回來上網找尋他們的資料。今天在網上偶然看回 Chiharu Shiota 的作品。據她說因為兒時曾目睹鄰居火災,印象非常深刻,加上她不停的搬家,對陌生環境缺乏安全感,誘發出她創作一系列將物品用黑棉線纏繞交錯的裝置作品。

在電腦熒幕上,那些纒著黑棉線的作品像幅立體的素描,那些蹤橫交錯,由天頂或牆邊至地下的黑棉線,將影像變得含糊但有層次感。反之,若在現場行走其中,那種幽暗恐懼、詭魅氣氛會令人毛骨聳然。

其中病床的作品,是有 80 張躺著人的病床,被數不清的黑棉線纏圍著,單是那數量製造出來的震撼,已令人不寒而慄,被壓得透不過氣來。床,令人聯想到生老病死,它與生命開始、生命終結都有脫不離的關係,亦是我們日常消磨最多的地方。我們每天隨時都與死亡來個「照面」,死亡是那麼的觸手可及,而我們就是如此的輭弱無力,只能無言的躺著、受支配著,等待那像疾病、死亡的相織互纏黑棉線,將我們攫住、埋沒。

Chiharu Shiota 作品營造的氛圍與張力,將幽喑與不安清晰顯現,那種無法說出的恐懼、衝擊慢慢慢滲入體內,與那些匿藏、未曾言明的夢魘、潛意識一起滲和,逐漸澎脹,把心情牽引至鬱抑、透不着氣,心被壓得實實,很想逃離卻又被拽着的壓迫感。





















雲片野花





拍照,可以是一個記錄,回憶的證據。於我,拍照,是另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記錄的不是擦身而過的風景,而是那剎那間的官感,因此, 我的照片多是迷濛不對焦,不成形的點線,或只有片斷的顏色。

照片如同一幅繪畫,可以帶動情緖,啟發創作。最近,看到朋友 網誌 上一張野花照片,無名喜悅推動下,寫下了這個










片野花

知否
你像一片雲
像志摩說的
投影在我的波心
你以野草的名義
展現花般形色
沒有旖旎的鮮艷
只有純白的細碎

想像
遍地都是你的雲團
清澈皚白的心扉
散落在泥綠彩盤上
在那浮凸地平線前
挺着纖幼的腰枝
擁抱眨眼的隱淡無縱
等待週而復始的循迴

可以
請不要開到荼靡
維護你那優雅妙曼
讓我繪畫搖曳美態
感受那單純的完整
清洗複雜褶皺的心靈
調息紊亂節奏的呼吸
準備翩然的另一次開步


PS : Winnie Wong 謝謝你送來的照片,拍得很美,令我衝動的寫下這些片片斷斷。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沒有陽光灑下的又一城

喜愛到又一城,因為電影院的院線多, 座位也很舒適, 星期二還有特價戲票﹔電影院旁有 Starbucks, 此外亦有愛逛的 Page One 與 City Super。

今天天蔭有雨,氣溫只得攝氏10度,商場天頂沒有灑下的陽光,只有商場內的燈光,給我送來柔和的線條與光影。



















圍裙

part-time 老師的圍裙穿了八年多, 終於袋子破了,答應送她一條她想要的款式。這已是農曆年前的事,一直未有行動,每星期六見到她,都很尶尬地說抱歉,今天,專誠到又一城的 Francfranc 給她買條暗紅色的圍裙, 襯著她粉白的膚色 ,一定好看,希望她喜歡。


圍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沒有它上課時便很不方便。圍裙,不能隨便找條穿上,設計上一定要起碼有兩個袋子,現時我穿的有三個袋子,一個袋電話、畫室鎖匙、八達通;一個袋學費找贖的錢、鉛筆 、鉛子筆;另一個袋已收的學費及一些提醒自己需要更進的工作便條。圍裙一定要全件的,並且最好是高腰的,否則衣服便容易染上顏色;質料要不易皺、比較厚身但又不能硬重,我另一件圍裙是在日本 Tokyu Hands 買的,是厚風衣質料,就算染上斑爛的顏色,也能輕易洗刷掉。我上課時有個壞習慣,就是為求方便,常用自己的圍裙揩筆或抹走手上的顏色,有時會錯誤地把衣褲弄髒,所以通常可以的話,我會在圍裙上加件外套,多一層的保障。除了圍裙外,穿的鞋子也是很揀擇,整天行行走走,要善待雙腳,故此,已與高跟鞋道別十多年。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Japanese manhole

平常總愛留意生活上的小角落,因為它們總帶給我感官上的驚喜及牽引出愉快的情緖。

為課堂上的一個"井蓋"設計比賽搜集資料時,記得曾在日本拍下些美麗的渠蓋照片,向來自己都沒有將照片分類的習慣,要將它們找出來,十分的困難。

從網上 Japanese Manhole 裡找尋,發覺,日本人竟在那個圓圓的蓋子上花了這麼多的心思。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霧語

綿輭而厚的大霧
覆蓋四周的迂迴與曲線
感受大霧的細膩與温暖
撥開晃盪又結集的氤氳
我大口大口地吐出氣息
那沒有顏色
飽滿的純浄

綿輭而厚的大霧
環抱四周的熱鬧與靜謐
感受大霧的繾綣與纏綿
撥開流淌又靜止的混沌
我用力用力地吸進空氣
那沒有顏色
飽滿的純浄

綿輭而厚的大霧
撫摸四周的迷濛與光線
感受大霧的溫柔與平和
撥開飄浮又沉沒的煙霞
我欣然的愉悅地感受著
被拉著走的心安與寬坦
晨色溟濛 春韻潛墜
紊亂思緒不再迷漫
那沒有顏色
飽滿的純浄
給我找對方向


中一時的中文老師,剛大學畢業便執教,雖無教學經驗但滿腔熱誠,經常借出他喜愛的書籍給學生,那時看得最多的是郁達夫、聞一多、徐志摩、黃尚義。老師還鼓勵學生投稿文章,仍記得以前的筆名叫小黑、裘斯。刋登的稿件剪報巳不知所縱,記憶中有一篇亦是名霧語,是篇簡短散文。

給 住進心中的你

這幾天天氣異常潮濕,連雨綿綿,今天竟然是濕度 100%,對這濕濕黏黏的天氣,人的心情與工作效率也變得黏立立。今早聽不到鬧鐘鳴響,匆忙趕出門,焦急地等待電梯的當兒,望着牆上的小水珠,突然想起住進心中的你,想起多星期沒見面的媽媽。

給 住進心中的你

濕漉牆上的小淚串
牽引著

園區灰格子內休憇的心靈

已記不起何時曾攀扶著階梯
探視照片上的淺笑
陰霾從綿雨送來你的思念

綠樹隨寒風捎來你的靜謐

在這黏立的國度

時間與我捉迷藏

沒法追逐已遠去無回的聲音

沒法回應已消散無痕的淺笑
看著世界的寬廣

想著我倆的距離

這瞬間

真切地體會
什麼是隔閡

爸爸離開已是兩年多,每次想起他,必定是他臨走前坐在床邊,戴着氧氣袋艱辛地呼吸着的樣子,其實很想很想把這影像抹去,可是,每次先攝出來的,必定是這不捨的眼神、那用力的呼吸!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快樂,是一種選擇


嗨!個多月沒有見面,你竟長高了那麽多!













在煙雨濛濛、乍暖還寒、異常潮濕的今天,終於將畫室的租約簽妥。在未來的兩年,有計劃的"應使即使"節節儉儉,應該可以平穩渡過。「領匯」最近更擴充勢力,收購隔鄰商場,相信以後商場若進行大改動,被迫遷時,可能得要跑到老遠去。

天生是"開荒牛"命。對上的兩份工連同這個辦了十二年的畫室,都是一手一腳,由零開始建立。以往離開時都沒有特別不捨或難過,因為知道人生中往往有些事是我們不能預測或能計算的,碰上了,就得恰當地調整自己去適應,雖然這些的轉變,可能會是磕磕絆絆、兜兜轉轉,跌跌撞撞....。待適應下來後,回頭看,仍是有種溫暖,欣慰自己能濶步走過來。在沒有選擇的情况下,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是快樂,快樂的面對現實。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墨爾本 (+五)












































因墨爾本旅程最後兩天天氣驀降,相信已有些著涼,只是因為旅行時心情亢奮,不以為然,回來後,加上香港天氣仍是可惡的冷冷暖暖,終於斷斷續續的病了兩個多星期,工作當然要繼續,帶著口罩上課,那種像窒息的感覺令我更懷念墨爾本的絢麗夏日、澄藍天空、閑適空氣。墨爾本的夏天是什麽的顏色?該是橙色吧!暖熱熱的、黠慧的、妙曼的、朝氣蓬勃的、開朗活潑的、休閒自在的、率心隨意的......

回來後,還未找回那本澳洲的自遊行旅行書﹔在翻看照片的當兒,仍上網找看大洋路的資料,希望再來時,可以慢慢的沿著那漂亮的海岸慢慢的一站站走,拍拍照及畫些速寫。今次亦貪心的帶來了畫本子與顏色,只是時間實在太不足夠,下次吧,我會有備而來的。

小插曲 : 今次入住的酒店近 Southern Cross Station,十分方便。酒店的服務卻是十分的......,第一晚在櫃內找尋杯子,發現了一隻茶杯被黏在碟子上,應該是咖啡漬吧!就算將它們反轉提起,杯子也不會跌下,我把它們擱在枱面上,多天,如同傢具般放着﹔另外,有一天因趕着出門,沒將咖啡喝完,晚上回來,咖啡仍擱在那裡,真有住在家的感覺!!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墨爾本(十四)----- Pipilotti Rist





























那天就是為着去看 Pipilotti Rist, 在勁風的吹推下,從 Flinders Street 一直走到 Australian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 。天蔭蔭、風雲變幻、擁着自己的發抖身子,在那個鐵銹色的龐大建築轉了一圈,仍找不到入口,終於忍不住寒冷,推門走進一個 coffee corner 買杯熱咖啡,那,就是入口!我想因着看你,我着涼了!

Pipilotti Rist 當紅的瑞士錄像藝街術家,聰明、幽默、作品充滿奇思妙想。她的作品主題多是環繞誕生/死亡、家庭/愛情、身體/自然界、房子/城市.....等探索。她錄像的特色是用光、影、音樂節奏、尤其是瑰麗的色彩,刺激與帶動觀者的感官,從而讓觀眾體驗、質疑、改變他們的感知。

Pipilotti Rist 的裝置作品沒有時定的空間,會在小手袋上、三百多條內褲上、天花板上、大大的幕牆上、重叠的布慢上.....。今次,我在繪畫與抬布上看她的錄像,由天花吊下來的布幕行裡穿穿插插,與她的影像來個大碰面及躺在大大的柔輭墊子上,觀看那在天花頂浮浮沉沉的人體、花朵、蘋果、玩具...在水裡游沉,美麗的色彩、浮動的遠近影像,把我看得渾渾沌沌!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Whitney Houston




Whitney Houston 與 Barbra Streisand 都是我喜愛的外國女歌手,比較起來,我還是會偏愛Whitney 多些,可能總是覺得 Barbra Streisand 很在意地把歌唱得太完美﹔而 Whitney 卻自然的輕易地、用她沙啞的聲線把歌曲的情感交待出來,亳不做作。

舊年聖誕重看了半套她與 Kevin Costner 演出的 " The Bodyguard",在 Youtube 看過她復出的表演,因為濫藥令到她失去天賦的美妙高音,台上的她真的不能唱,不斷的喝水、咳嗽與走音,惨不忍睹。老公當時拋下一句令我很氣的說話 : 真是很好的反面教材。Whitney, 不知你為什麽會 在事業巔峰之際走上這條路,像從雲端滑落到深淵,在事業低潮、站在人生的谷底時,準備重新再站起來之際,在二月十三日傳來猝逝消息。Whitney 很懷念你的歌聲,今晚在 Youtube 重看你站在台上時的那份美麗、自信與光芒,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have nothing 、Greatest love of all、When you believe、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真是感到婉惜、唏噓、無奈!

後記:" 每一條走過來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 <席慕容> Whitney 在事業高峰時,選擇與年紀小她六年的 Bobbie Brown 結婚, 婚後十多年被虐打、錢財受制、忍受 Bobbie 的風流事、濫藥....是命中註定?面對愛情,天才橫溢的 Whitney 、聰慧的如張愛玲也作出妥協。 愛,就昰如此能令人心甘情願?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墨爾本 (+三) -----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







































維多利亞國家圖書館是一座氣勢龐大的文化建築,共有六層,分成大小不同的閱覽室,其中,有一個大圓頂的閱覽室,是在1913年加建的。現時,這閱覽室仍保存著昔日的舊書桌,舊椅子、舊燈窧、舊櫃子,日光從大玻璃天花頂灑下來,與昔日的傢具相互融和,現在與過去,碰上了!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墨爾本 (十二) -----Montsalbat



































































Montsalbat 是一個很大的莊園,裡面有城堡、展覽室、教堂、藝街家工作室、宴會場地、蔬菜花園、果園......。那是由 Justus Jorgensen,一個澳洲建築師、藝術家,在1935年逐步興建。它主要是石建築,故此很有歷史味道,主建築像個小堡壘,有畫廊,在畫廊裡有簡潔小石階梯,沿着它上上落落、東拐西轉,每轉到一處都有美麗的新角度、新發現。最底部的是教堂與宴會廳,現時它是舉行婚宴或聚會的場地。地上的石磚塊被人行得光滑,當陽光透過窗帘,光線將地磗舖上一層光澤,很是美麗。
美麗的地方能帶動心情,多看、多到這些地方,人也變得柔和、美麗。同様的,能懂得欣賞大自然美妙的人,對生活的追求,也不會那麼的挑剔,就是為了這個原因,上帝先創造了不可思議的世界,最後才創造人?若果如是,我們豈能辜負衪這份的心意!

墨爾本 (十一)-----雕塑公園






























因朋友的悉心安排,參觀這兩個美麗的地方,都是有着户外雕塑公園與室內畫廊的展場。 Heide Museum of Modern Art 及 The McClelland Gallery and Sculpture Park。


畫廊展示的都是當代藝術作品。看當代藝術,像尋寶一樣的好玩。當中可以看到藝術家的智慧、他們做藝術的觀念與角度、如何運用新科技、新物料變法到作品裡。故此,時有驚喜、得着或失望。


兩個地方都有雕塑公園,Heide 的雕塑擺放隨意,與環境融和一致,像它們本就在這裡的感覺,反之,McClelland 的雕塑擺放整齊有序,經過悉合安排經營。同樣的事情,有着不同的處理態度,便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有趣如同雕塑,一件物體,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窺視,便會有不同的形態。

墨爾本(十)----- 失而復得













































未到墨爾本 前,看過旅遊書,大洋路是我的第一選擇,務必要看那漂亮的海岸線,想著參加一日遊,但 朋友提醒我,行程會很「趕」,大部份時間都在車上,留在觀光點的時間太少。坐飛機到來時,仍在考慮,有點不甘,沒到過大洋路像沒到過墨爾本。但如此美麗的地方又怎能來去匆匆?

留在墨爾本的最後三天,獨自走到街上,走着,走着,我漸漸地愛上這個城巿。雖然, 喜愛它 的程度無法與巴黎相比。

喜愛墨爾本, 除了是它的純樸、自然、閒適吸引著我 ﹔另一個暗藏的原因是,在這裡我沒有任何負擔,無需遷就任何人,只是 把自己交給時間,做自己喜愛做的事 : 可以在喜愛的大樹下躺著睡覺、可以對著盛開的夏花說話、可以為拍了張喜愛的照片而悸動、可以為觀看白雲在藍天裡舞動而坐上個多小時、可以為海鷗的可愛踱歩而儍笑、可以為那些漂亮斑駁的影子而感動得差點落淚.......這些感覺已失去了很多、很多年,這是我遺失已久的「敏感」sensibility。雖然,這些年,我亦有獨自到台北看展覧,也曾一個人獨自的走著,希望發現它的美好同時亦希望尋回自己遺失的「對事物的敏感與熱情」,但總是喜歡不來﹔而在工作營營役役的折磨下,健康付出了代價,人卻變得麻目,開始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的感覺遲鈍,害怕自己對周遭的事情感覺淡然。一直都想找回自己這份「對待事情/事物敏感、 熱情、儍呼呼」的感覺。直至今次在身心疲憊的狀態下,獨自逃到墨爾本 ,意外的,竟找回這份自己曾經擁有、曾經迷失的感覺。故此,有沒有到過大洋路,有否看過那十二使徒岩石,已是不重要。

回來後,我仍會為這次的「失而復得」興奮落淚。日後,我會好好的守著這份曾經的「遺失」,認真地重新調節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步調。生活,有著很多微細的美妙小節,等著我去發現、欣賞。仍想著 Oscar Wilde 的說話,對於生命,我們毋須太嚴厲、太執著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