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魅力土耳其 ( 十三 )吃吃喝喝(上 )

 在旅行前的「茶會」,領隊小姐說土耳其料理香料多,味重,不是每人都能接受,還好沙律與麪包是每餐必有的,可以放心吃﹔若受不了味重食物的可帶杯麪。嗨,旅行得試試當地的特式食物,好不好吃也是一餐,絕不會帶杯麪的!
 跟旅行團,早餐與晚餐都是酒店的自助餐,都是差不多於欵式食物 (是次酒店食物只是在加柏都西亞的 Double Tree Hilton Hotel Avanos 較好,其他的就.......)。跟團的幾天,早出晩歸,人很累,已沒多大胃口,每晚,拎著碟子,行來行去,最後還是拿蔬菜沙津,麪包回座位。其實酒店食物款式不是太少,前菜冷點較多,款式配搭多是以燉煮爛的肉或豆釀在蕃茄、茄子或瓜內凍吃,只是味道偏鹹、總是令人失望。至於熱的主菜,很多時都是混與蔬菜一起煑或干煎,吃一兩餐巳是有點悶。於是早晚都像是吃早餐似的,麵包蔬菜,只是早餐多吃一只 水煑蛋。幸好,回到伊斯坦堡,才找回吃的樂趣。


照片左方(上中下)都是酒店的主菜熱食,不大好看亦味道一般。中間(上下)是 Kebap ,有很多的吃法,可串起、與蔬菜一併夾在麪包內或伴着蔬菜與飯一起吃。在伊斯坦堡,很多食店都用即做麪包來招徠客人的注意。
土耳其是世界上少數自給自足的農業國家,優質的小麥製作出土耳其人引以為傲的麪包。一般餐廳,當 order 食物後,必送上一籃法包,是可以任吃加添的﹔亦有些餐廳以外型獨特的麪包作招徠﹔其實,胃口小的,order 一碗湯,加上附送的麫包,便是飽肚的一餐了。我愛喝一種叫 Mercimek Corbasi 的湯,是煮爛的豆子與洋蔥加入蛋黃、牛奶牛油調味而成,很濃厚的質感,味道非常特別。照片中上的是土耳其式 pizza ,是長三大角型,上面如我們的 pizza 一樣放上肉、蔬菜及芝士。右下是 Kebap 的另一種吃法,伴以麪包蔬菜,左面白色碟放著鐡匙的是調了味的Yogurt ,它下面是蕃茄碎加上什菜及酸辣的調味,不知是用作醮麪包還是醮雞肉的。


喜愛 吃麪包的,單是看着款式必是欣喜不巳!我最喜愛右面的  Simit,灑上芝麻,表皮很香脆。

照片上行黑漆漆的是桑子,在香港絕少買到。這裡有段小故事,那天經過水果店,看見一盒盒的桑子,五里拉,大概二十二元,歡喜的買了一盒,店主給我袋子袋著,晚上回到酒店大堂等電梯時,只見地下血漬斑斑,原來是桑子被焗熟了,一臉尷尬之際,走來酒店職員給我一個袋子,還未將整袋桑子放好,已有職員在背後清潔血漬,五星級酒店的服務真是夠水準。旋轉燒雞左方的是燒魚捲,蔬菜被燒魚捲著一起吃。右下方的是 Kumpir ,將比拳頭還大的薯仔烤好後,然後用大量的牛油與薯蓉拌混後,再加上香腸、蔬菜等配料一起吃,我只是觀看不敢嘗試,因單是看見那堆起如小山的牛油,已有肚子飽飽的感覺。果汁隨處都能買到,石榴汁非常好味,甜中帶點苦澀,回味無窮。

土耳其的街頭小吃很是精釆。左上方是罌栗花的種子,先將沒味的 yogurt 加上蜜糖,然後灑上滿滿的種子,拌勻後便可吃,我對白色黏立立的食物有心理障礙,但出於好奇下,亦嚐了一口,甜滑中夾著粒粒種子,感覺有趣!yogurt  右邊漲卜卜的是 Icli Kofte, 是將絞肉、洋蔥、核桃加入麥粉和蛋衣包起來油炸;右上方的便是壓石榴汁的機器,只需將半個石榴反轉放在下面有花紋的小器皿上,合上銀色的蓋,加壓一按,石榴核也被壓碎,一杯石榴汁要用上兩個石榴。右下是烤栗子,每顆都是烤得打開見肉,不怕「乾乾的」便會喜歡!左中是炸薯片,每片都是旋轉的連在一起,很是漂亮。粟米有兩種吃法,一是煑熟,二是煑熟後再烤。左下的是 Midye Dolmasi 是在淡菜中塞入米、松子、洋蔥,吃時再淋上檸檬汁,我在伊斯坦堡 的街巿裡吃過,四元半兩只,很懷念,後來在 Galata  Bridge 加拉達橋下餐廳再吃時,卻沒法吃回街邉檔的味道。在淡菜右旁的是 Ramazan Pide,是一種在齋戒月時吃的麪包,很大,圓圓的,想象着它的味道,唔...應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