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魅力土耳其 (二十三 )...Sultan Ahmet Camii 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清真寺 ( 藍色清真寺 )



伊斯坦堡作為羅馬、拜占庭、鄂圖曼三大帝國的首都,留下不少輝煌的歷史遺蹟。聖索菲亞大教堂與其附近廣場、藍色清真寺、托卡比皇宮一帶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歷史地區。
伊斯坦别名 “七座山丘的城市 ,因為老城是由君士坦丁建于七座山丘上,以與羅馬的七座山丘相仿,這七座山丘在市徽内以七座清真寺代表。 Camii,指清真寺,是土耳其語,伊斯坦市內有三仟餘座大小清真寺,域內高聳的宣禮塔隨處可見。
藍色清寺建于1609年,巨大的圓頂周圍有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藍寺没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数次地震亦未倒坍。據說只 有回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蓋六根尖塔,藍寺在興建時,蘇丹原本是下令興建黄金尖塔,结果建築師因「六根」與「黄金」發音相似而誤會了,於是,藍 寺就逾矩築有六根尖塔。藍寺内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兹尼克磁磚裝飾,據說興建完成後所有的剩餘瓷磚都被打碎摧毀,可見它的歴史價值何其珍貴。藍寺是每位遊客「必到」的景點,因寺內的260個彩色玻璃圖案小窗、2萬多塊藍色紋飾磁磚、外地進貢紅花地氈和阿拉伯書法藝術,與戶外灑進來的陽光融合成美得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氣氛,令遊客看得目定口呆,感動不已。 
 一圈圈的人群是在排隊,參觀土耳其的「必到」名勝,等候一小時是「不值一提」的等閒事。每當進入景點後都會被內裡的細膩精釆內容而感動,覺得剛才的苦等乾曬都是值得的。
只有在這位置才能看到六根尖塔。
黃昏時,在柔和的暖暖玉色下的藍色清真寺帶點嫵媚嬌柔。
依兹尼克磁磚令清真寺綺麗感人,瓷磚以白底藍紋飾為主﹔因而有藍清真寺的稱譽。塞爾柱帝國時,土耳其於波斯人的協助下,開始製造土耳其磁磚,並於鄂圖曼帝國時開花結果,14世紀,離首都不遠的伊茲尼克,擁有高品質的白色陶土,使製陶業蓬勃發展。伊茲尼克磁磚深受中國陶磁的影響,14~15世紀流行以白磁為底,磁磚是皇宮、清真寺不可或缺的裝飾品。進入16世紀,伊茲尼克的製陶技術越來越精湛,土耳其更將波斯的陶匠引入。天才建築師錫南將伊茲尼克磁磚引至藝術境界,他在伊茲尼克藍上面添加所謂的亞美尼亞紅,配搭抽象的蔓藤、緞帶等花紋。鄂圖曼土耳其風格傳統花紋是鬱金香、伊茲尼克藍與亞美尼亞紅搭配出鮮艷的色彩。 17世紀是伊茲尼克磁磚發展的顛峰時期,18世紀因高品質的白色陶土日漸枯竭,最後伊茲尼克地位被其他城市所取代。
          清真寺內有二百六十個彩玻璃圖案窗戶,當陽光透進室內,柔和豐富的色彩反射在素雅的瓷磚上,令寺內大堂有種奇幻的氣息,額外顯得謐靜高雅。





大殿吊燈垂得很低,或許是方便清潔維修,設計很是簡單,有著㺯妙的曲缐,幾百個小燈泡,形成一圈圈的光環,融和着窗戶懸垂下來的彩色光缐,神秘迷曚,虛幻如入夢境。

女性不能踏足舖著紅地氈的大殿裡,只能在後面的屏障及小偏間內禱告。紅色地氈令大殿顏色更暖和,前來一睹寺內淨美的遊客太多,拍照得要與一群陌生人合照。忘記帶頭巾的女士,寺門外有藍色頭巾提供,參觀者一律要將鞋子放進提供的塑膠袋內,提著進寺內。
不記得在外頭排隊等候了多久,只知道十五分鐘後便得要「清場」讓信眾祈禱。很是心急與失望,幸好,還能進內,仰頭欣賞的同時又得忙着拍照,錯過細看瓷磚的美麗紋飾。幸好,就算作禮拜的時間已到,工作人員只是細声地提醒不捨離去的遊人,就這樣拖拖拉垃、蹉跎蹉跎,也給我多留二十分鐘,總算還有點幸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