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在公元532年由 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下令興建的。據說由數萬工匠用六年時間興建成這宏偉建築。 大教堂是羅馬帝國由盛到衰的見証,當年鄂圖曼軍隊佔領伊斯坦堡時,捨不得燒毀這座美麗大教堂,可是鄂圖曼帝國首都决不能有基督教堂存在,于是將它改動為清真寺,加建朝拜麥加的朝拜龕、一座紅色及三座白色宣禮塔,以其高度壓倒羅馬風格教堂圓頂。
為消除基督教的印蹟,
一般教堂的講壇是坐北朝南,而清真寺的講壇則絶對向西,
大教堂大廳 ﹕在幾十米高牆上懸掛六個大约直徑有十多米的大圓盤,各畫上以阿拉伯文字為主圖案,據說是伊斯蘭教主穆罕默德和他幾個大弟子的象徵,意思是"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高于一切。
現在教堂大廳,部份架起鐵架,進行維修,可是仍能感受整個建築物氣勢宏偉卓越,設計令人讚歎折服。教堂內部空間曲折多變,柱、廊與廳堂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美輪美奐。大廳二十多層樓高的穹頂竟沒有任何柱子支撐著,中間的大穹頂直徑三十三米通過帆拱支承在四個大柱敦上,東西兩端連接兩個小圓頂,這兩個小圓頂又連接著更小的圓頂。教堂的拱門、扶壁..等設計都是經過精心計算,以便能在窗間壁上安罝這如天界般的蒼穹,仰頭張望,陽光從四十個繞著穹頂的窗透進來,加上兩側幕牆上窗光,天頂及牆壁繪畫和手繪圖案便更顯華麗。
大教堂内有許多富宗教故事的馬賽克鑲嵌壁畫﹔五百年後,拆去石灰層依然金光閃閃,鲜艷美麗絕倫。现在大教堂改為博物馆,這些富有歷史意義壁畫更是為鎮館之寶。
大教堂歷史悠久、並且經過地震與政治叛亂,幾經蒼桑,曾數次重修,多次重建改建,兩種宗教精髓並存、相互不干擾,確是藝術殿堂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