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美術課

香港藝術館近期展出「墨韻國風–潘天壽藝術回顧展」與「吳冠中–畫‧舞‧樂」。

潘天壽展覽作品來自杭州潘天壽紀念館、展品涵蓋他不同時期的書畫代表作,亦同時展出其兒子潘公凱參予威尼斯雙年展的裝置作品「融」,及播放一套約45分鐘的錄像(由潘公凱介紹其父親的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折)。潘天壽作品精粹在於構圖上精心推敲,畫面主次的虛實、疏密、平衡與張力等處理都是一絲不苟,加上他落筆潑辣,色彩强烈,形成獨持畫風。他極力主張中西繪畫應要拉開距離,中國畫要保存筆墨的精神。

撇開早期的岩洞畫,西方繪畫源於建築與雕塑,重視觀察、透視、立體等理性與科學分析,直至梵高、塞尚、表現主義畫派的出現,才將人的內在釋放於繪畫上。而中國畫自古以來都不求形似,只是借助風景與物象來表達自我情感。着重的是筆墨,筆墨並非指墨色變化及筆觸技巧,而是指內心修養與精神狀態的表現,是高度的複雜與抽象﹔作品的筆墨可以是畫家的性情、遭遇與品格的解讀。

觀看潘天壽作品,感覺他深受八大山人的影響。八大是我最喜愛的中國畫家,作品以「情」攝人,他將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冷寂、孤憤的心境與堅毅個性,濃濃的與圖象融合,直撼觀者心田。八大確有天賦的心手相應本領,作品韻味到位,第一眼已被迷倒,畫作被形容為「墨點無多淚點多」。藝術欣賞是一種直覺,往往取決於第一眼,即那一瞬間直擊心中誘發出的sensation,作品的分析已是後話又或太多的分析只會破壞美感。潘天壽獵取八大簡練筆法及出奇的畫面佈置,發展其獨具匠心的章法佈局,作品刻意經營,卻欠缺「情」的韻味。整個展覽,作品亦算豐富,卻未能感到興奮、感動。

藝術館今次是以分析角度出發,强迫教育觀者欣賞潘天壽的構圖佈局。故此展場另有複制圖片並印上紅線,解釋畫作構成意圖,免費小冊子亦有印着紅線牛油紙覆蓋在圖片上,不用說,大畫冊亦是分析詳盡,資料豐富(售價竟是88元),是很好的教材範本。看畢展覽,感覺像剛上完美術課,有點疲累,況且太多的資訊與分析,阻礙觀眾與作品直接溝通,欣賞可以有多方面的角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