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放下自在

噓!2011年最後一天,星期六。因有同事請假,忙了十多個小時,累得只想回家。原本一眾畫友相約與老師「大吃大喝」一頓,實在支持不住,終於打道回府。老師,對不起!!不想在大家酒過多巡時,眾人興奮唯獨我儍呆呆的坐着沒反應,況且畫友們個個精力旺盛,不到三四時也休想散band。吾老矣,尚能如此吃喝否?

今早上班時,老公說了個爛gag,說「明年見!」因他預料我會2012年1月1日三時四刻才回家,估不到今年仍能相見!剛才他亦收到個 e-mail,囑咐千萬別在今晚12月31日晚23時:59分上廁所,否則........「有排攪」。


2012年給自己未來人生目標,學習「放下、自在」。對性格執着的我,是個大難題,別逃避,慢慢來.........


人要真正的豁達很難,要放下也很難。聖嚴法師說:「放下得自在。」放得下的人,應該先放下自己,其次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放下」並不是沒有自己,而是指沒有對抗的心,沒有捨不得的心。隨時都要對任何事物,無一絲毫牽掛或捨不得,真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然而,世間又有幾人能看破?放得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皆是我們的阻礙與牽絆。星雲大師說:「禪門的人生觀,好像皮箱一樣,有時候,你要提的起,有時候,你要放的下;有禪慧的人生,就是──當提起的時候提起,當放下的時候放下。」凡夫俗子的我們,誰又能在該提起時,提起,該放下時,放下呢?一段食之無味的感情,一份沒有成就感的工作,我們都無法放下,更何況牽絲百縷的萬象人生?不夠豁達,是我們面對人生困境的阻礙。不願意選擇放下,所以你的人生就停格在那裡。當你一直回顧過去,生命就無法前進,不管你曾經擁有過多麼美好的過去、多麼繁華的歲月,畢竟都已成過往雲煙。人要看得開,很不容易,要看得破,更不容易。在起起伏伏的人生裡,我們的心就像波陶洶湧的海洋,一刻都不能安靜下來,在事俗名疆利鎖的牽絆下,有的人害怕自己不成功,害怕自己成為社會的邊緣角色,於是機關算盡,用盡心機,踩著別人往上爬。然而,回過頭來看看,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功名成就時,反而,不快樂了!有時,不只是身體累了,而是心累了。

PS 網上找到的文章(删節了部份)。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Hae
















若果不是要喝杯咖啡止頭痛,這假期真的可以不出門。
帶回來的工作完成了十份之一,不大進取。

居然一本書也沒看,很奇怪。
沒有提起畫筆,意料之事。
做了什麽?
睡覺佔很大的百分比,
上網聽歌、看戲便是一天。

隨隨便便看看電視又是一天。
Hae了兩天,工作了小半天,
夕陽告訴我明天要努力!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無法妥協

時間
一直趕着我走
影子般待在身邊
不徵求意見
專斷
被拽着走的我
彆扭
擁抱期盼
妥協
凝視
樹影移動的位置
花蕾綻放的笑容
呼吸
迴繞空氣中
無言的回絕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I will always love you

三天假期的第一天,睡了大半天,頭昏腦脹,不知是睡得太多還是鼻子又在作弄我。看着帶回來的大袋工作,實是無能為力。家中竟沒有咖啡!


在網上看了套半電影,半套是曾經看過的 " Bodyguard "。那時的 Whitney Houston 與 Kevin Costner 都十分的年輕。這是 Whitney 的第一套處女作,演技不需說,歌曲才是影片的靈魂。Whitney Houston 擁有天賦的好嗓子、豐富的靈魂唱腔,婉美的轉音功力及淋漓盡致的高音。電影中的歌曲 " I will always love you " 詮釋獨樹一格,精湛美聲令她紅遍全球,成功地為她的歌唱演藝事業創出新天地。她的成名曲不少," greatest love of all " 與 Mariah Carey 合唱的 " When You Believe " 都是她璀璨光輝歲月的標記。千禧之年在事業成績裴然當兒, Whitney 突然消聲匿跡,接着傳出嗑藥、暴瘦、家暴、離婚等負面新聞。儘管 2009 年重出江湖,傳言聲音沙啞,完全失去高低音控制自如的昔日光彩。當然我們不能期望一個歌手十多年後仍能保持昔日美音,可是在網上看她 2010 年巡迴演唱的表現及傳媒對她的一沉百踩,心酸得很﹔一個如此有天賦與才華的 Whitney 卻被嗑藥毁了她的事業。



子夜彌撒

不是教徒,儘管家裡有個牧師弟弟,父母受弟弟指引,篤信基督,姊姊妹妹是天主教友。曾就讀的小學中學都屬天主教,很幸運中學課程裡沒有聖經課,只有修女的倫理課,說的是道德行為標準與人生課題。當時很喜愛這科目,因為不用考試並且沒有功課,授課的修女英語標準漂亮,不需特別專心已能聽懂。中學頂層是個神祕的空間,是修女們的居所與一個小教堂,印象中修女曾帶我們到那裡一次。因為這良好、自由的氣氛,我從不抗拒進入教堂,隨心而去,混在陌生人中,反覺舒服自在。於我,唱聖詩與神父說道是彌撒中最感動人心的環節,內容絕不能失準。


昨晚,趁子夜彌撒。雖然早到仍是要站着,教堂內塞滿人。站着,有點想哭。大聲的唱着聖詩,找尋平和。神父說的主題是「不要怕」,說得並不好,失望得很。站在隔鄰的男仕像是大傷風,不停的噎噎嗦嗦與抹淚水,等到領聖體時,才能走位遠離他一點。在歡樂聲與笑臉中擠出來,寒風凛凛,看不見月亮的清晨。一時十五分,算不算是清晨?的士發狂的彎來,接走無數的小組群。剩下我與另一男仕,不計較地佇着。飛馳而來的紅劃破橫橫直直的街道線條,抱着冷颼颼的身軀爬上的士。昨夜,沒有想象中的冷,沒有期待的滿足。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

喜愛看長篇的小說。喜愛那種走到那裡都想「捧着它、追着看」及當故事看完後那種恍惚失落的感覺。喜愛看新詩,喜愛那斷斷續續的優美文字,喜愛那種像看懂又像看不懂的微妙曖昧。不是讀英國文學出身,加上英語水平麻麻,對英語古詩存有恐懼感﹔現代英詩,比較易讀,有時還比現今的中文新詩容易明白。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my love and I did meet;
She passed the salley gardens with little snow-white feet.
She bid me take love easy, as the leaves grow on the tree;
But I, being young and foolish, with her would not agree.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And on my leaning shoulder she laid her snow-white hand.
She bid me take life easy, as the grass grows on the weirs;
But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and now am full of tears.

W. B. Yeats 是愛爾蘭詩人亦是戲劇作家,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詩歌韵律優美,感情細膩。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是早期作品,在纤細茂密的柳枝園襯托下,悲傷失落的情緒極是感人。W. B. Yeats 苦苦追求一位思想獨立與倔强性格的女演員28年,曾三次求婚仍是失敗,為了她,他寫了很多簡潔優美的詩歌來表達他複雜、衝動的心情。

When You Are Old 是1893年寫給女演員的愛情詩篇。當兩人未能相濡以沬,扶持到老,雖然青春、美麗外表已消失,但那愛慕之情依然永恒。此詩文字淺易,感情深厚並且有着抑揚頓挫的押韵,若果懂得誦讀,定會額外漂亮感人。


When You Are Old----- by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中國出版過 W. B. Yeats 詩歌的譯本。經翻譯後,詩歌的原本意象減卻很多,更可惜是原有的形式美與格律便完全失去。從我書架上找到蘇纓的譯本,翻譯得比較有「詩」味。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漸沉,倦坐在爐邊,翻開這本書,
慢慢讀着,追夢你當年的眼神
那輕柔的光和深沉的影﹔
太多人愛過你青春的片影,
愛你的美,以虛情,以真情,

只一人愛你朝聖者的心,

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然後在爐柵邊彎下了腰,

喃喃着,帶着淺淺的傷感,

愛是怎樣離去,怎樣步上群山,

怎樣在星斗與星斗間,藏起了臉。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The Tree

Oil Painting---------------------------------Trees in Blossom by Piet Mondrain ( 1917)--------------------------------------

The trees speak so little, you know.
They spend their entire life meditating and moving their branches.
Just look at them closely in autumn as they seek each other out in public places:
only the oldest attempt some conversation, the ones that share clouds and birds,
but their voice gets lost in the leaves and so little filters down to us,nothing really.

It's difficult to fill the shortest book with the thoughts of trees.
Everything in them is vague, fragmented.
Today, for instance, on the way to my house hearing a black thrush shriek,
the last cry of one who won't reach another summer,
I realized that in his voice a tree was speaking,
one of so many,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is sharp deep sound,
I don't know in what type of script I could set it down.

這是委內瑞拉詩人 Eugenio Montejo 的詩一The tree 由澳洲詩人 Peter Boyle翻譯。
Eugenio Montejo 的詩肌理豐富,透過大自然探對家庭、愛與生命。

2011年12月18日 星期日

大樹

喜愛大樹,希望能擁有像他們一樣的人生。
從意識深處開始札根,讓它來吸取生命所需的養分﹔
擁有自信,不介懷體形健碩、皮層粗糙﹔
能緘默不語,欣賞沒有詞彙的聲音﹔
有豁達的胸襟,接納寄生的索求,
以淡然的心態面對錯過與失去﹔
懂得受傷時自我療傷的智慧,
禁得起一圈圈的豐腴飽滿與凋零落索﹔
找到對應害蟲攻擊的勇氣,
從寒流與孤獨中感受温度﹔
不論多强勁的風來搖晃,有絕不動搖根部的堅强意志,
欣然伸開枝臂擁抱着此時此刻。


PS: 在兩年前前往台北市立美術館途中發現這棵大樹。今年往看莫奈展覽時,因「花博」封路, 無緣再見,懷念他茂密枝臂,鳥語不絕,現在周遭的風景該大有不同吧!喜愛西方尊重大樹的態度,大樹四周綠草如茵,舒適自在。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曬背脊

晴朗的冬午,最愛到附近商場的McCafe,皆因坐椅背後是落地玻璃,是「曬背脊」的最佳位置。先買杯只是近聖誕才有售的羗味咖啡,找個不會有「嘈吵」potential的位置 ( 這得要看運氣!),揭開帶來的好書,享受精神與身體食糧。當背脊暖粒粒時,飯氣攻心,人便不能集中精神,開始恍惚,工作事、煩惱事飄然遠去﹔閉上眼睛,托着腮,感受着暖烘烘陽光,想着美好事,發一個温暖甜蜜的白日夢。這是最最最好的午膳!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美術課

香港藝術館近期展出「墨韻國風–潘天壽藝術回顧展」與「吳冠中–畫‧舞‧樂」。

潘天壽展覽作品來自杭州潘天壽紀念館、展品涵蓋他不同時期的書畫代表作,亦同時展出其兒子潘公凱參予威尼斯雙年展的裝置作品「融」,及播放一套約45分鐘的錄像(由潘公凱介紹其父親的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折)。潘天壽作品精粹在於構圖上精心推敲,畫面主次的虛實、疏密、平衡與張力等處理都是一絲不苟,加上他落筆潑辣,色彩强烈,形成獨持畫風。他極力主張中西繪畫應要拉開距離,中國畫要保存筆墨的精神。

撇開早期的岩洞畫,西方繪畫源於建築與雕塑,重視觀察、透視、立體等理性與科學分析,直至梵高、塞尚、表現主義畫派的出現,才將人的內在釋放於繪畫上。而中國畫自古以來都不求形似,只是借助風景與物象來表達自我情感。着重的是筆墨,筆墨並非指墨色變化及筆觸技巧,而是指內心修養與精神狀態的表現,是高度的複雜與抽象﹔作品的筆墨可以是畫家的性情、遭遇與品格的解讀。

觀看潘天壽作品,感覺他深受八大山人的影響。八大是我最喜愛的中國畫家,作品以「情」攝人,他將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冷寂、孤憤的心境與堅毅個性,濃濃的與圖象融合,直撼觀者心田。八大確有天賦的心手相應本領,作品韻味到位,第一眼已被迷倒,畫作被形容為「墨點無多淚點多」。藝術欣賞是一種直覺,往往取決於第一眼,即那一瞬間直擊心中誘發出的sensation,作品的分析已是後話又或太多的分析只會破壞美感。潘天壽獵取八大簡練筆法及出奇的畫面佈置,發展其獨具匠心的章法佈局,作品刻意經營,卻欠缺「情」的韻味。整個展覽,作品亦算豐富,卻未能感到興奮、感動。

藝術館今次是以分析角度出發,强迫教育觀者欣賞潘天壽的構圖佈局。故此展場另有複制圖片並印上紅線,解釋畫作構成意圖,免費小冊子亦有印着紅線牛油紙覆蓋在圖片上,不用說,大畫冊亦是分析詳盡,資料豐富(售價竟是88元),是很好的教材範本。看畢展覽,感覺像剛上完美術課,有點疲累,況且太多的資訊與分析,阻礙觀眾與作品直接溝通,欣賞可以有多方面的角度。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星期一晚上

連日為今早的「送畫」作一翻思想鬭爭。突如其來的通知,一個聯展,將送畫日期提前,原本想着星期一、二兩天休息日可以把將送去的畫,從容地收拾一下﹔如今,只剩餘星期日晚稍有空檔。近日晚間天氣跌至十度左右,寒風凛凛,只怕攤開畫作,一兩筆的修改驚動和諧的節奏,於是整夜便不能睡。畢竟要屈服於天氣下,身心已沒昔日的勇猛。今早將包裹畫作的雞皮紙拆開,匆匆瞇起眼看過幾秒,唔,感覺良好,速速將之還原,以免節外生枝。沒有完全「完成」的畫作,每次將圖畫再攤開,總覺有改動的需要。

是夜,林家二小姐出閣,從鬧烘烘的喜宴出來,看見皎潔明月,孤獨地掛在濃濃的黑幕中,沒有晚星,沒有半絲白雲陪伴。冬夜的冷風搖晃着車窗,寂靜的街道,只有眨動的交通燈。隨着車子,轉個彎,那團光逃跑了,仔細觀察時發現她在左側車窗外,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心裡的疲憊霎時湧上來,穿過空無一人的馬路。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厭倦逃避

沮喪,因為工作。胃部翻騰,整個人失去平衡,腦袋無法決定它該專注的事,從前輕易地在工作中找到安寧,如今這天賦也遺棄我。這種心像被挖空、思想不能調整至自我控制、總想匿藏的心態像一座看不見的山,在心的某角落屹立不動,等待爆發。

終於,因為厭倦逃避。將要解决的問題,寫在紙上,開始逐步小心地解結。「溝通」是最傷腦筋的事,話說得太清楚會令人傷心,難以接受﹔說得含糊又會將事情變得更複雜,加深誤會﹔沉默,猜疑便迅速擴大,會達至無法收拾的局面。而當說話對象的理解力並非在同一水平線上,清楚與含糊都沒大意義,都會是關係破裂收場。自問不是善於說話,面面俱圓的人,在處理人事關係上,一向力求簡單、分明,不想同事覺得受到虧待。原來,這只是單方面的想法,這幾天,在面對面的個別頃談中,發覺好人難做,要攀過為保護自我而築起的圍欄,是要找對合適的時間、語言與心情的門匙,不能胡亂魯莾行事。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怕你消散無痕


像被某種東西吸啜着
胯胯的
被籠罩在純白光線中

光的粒子

光的密度

美得沒法形容

這瞬間

我不敢移動分毫

生怕

的閃爍
消散無痕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走運的逃兵


星期一,休息日。懶床15分鐘,很不情願地回到畫室,完成最最最urgent工作後,決定-----做「逃兵」。

出了地鐵站,下着雨,在Watsons買把檸檬黃的雨傘,給這灰濛濛一點光亮的色彩。想起 Christo 的黃色雨傘作品 。

很久沒到過銅鑼灣的中央圖書館,游走書架間,居然找到「心中書單」的第二位,Virginia Woolf 的「海浪」,黃慧敏譯 麥田出版社。真好!簡單的封面,內頁米黄、沒有譯者與作者介紹,書後附有 Virginia Woolf 照片,黑白照片大約3吋x2吋,每版一張,置於黑色底紙中央,最後還有她自殺前寫給老公的遺言。「海浪」是維吉妮亞‧吳爾芙最精釆的小說,全書沒有故事,只由六個角色輪流獨白構成,是探問生命意義與對死亡命題的思索。為什麽叫「海浪」?「整部作品環繞海浪的各種樣態敍述前進,永恒拍打的海潮聲宛若死亡哀歌,在字裡行間,震顫洶湧。」(書序﹕噢,死亡! 魏瑛娟)
認識 Virginia Woolf 是從電影「此時此刻」( The Hours ) 開始,這是三個女人、三個年代的故事,雖然她們處於不同的時空,卻渴求有意義的生活。電影由 Virginia Woolf ( Nicole Kidman 飾演) 寫最後一部小說 " Mrs Dalloway " 開始,她游走在瘋狂的創作邊緣,最後將石頭塞滿衣袋,走進河裡,慢慢沉進去。另一主角 ( Julianna Moore 飾演)生活在二次大戰末期,正在看讀 " Mrs Dalloway " 這本書,深受着書的影响而對生命價值存疑,萌生自殺的念頭,第三位主角是位女同性戀編輯,由 Maryl Streep 飾演,是現代版的 Mrs Dalloway。影片探討生命的意義、死亡與孤獨等問題,這亦是 Virginia Woolf 一直創作的主題,而電影跨越時空的結構,像 Virginia Woolf 意識流小說的文學書寫手法。此外演員出色的演出,令這部調子沉鬱的電影,躍動光亮。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找書遊戲

午膳時間「打書釘」,想找回「天地一沙鷗」。幸運地卻找到了想看很久的「催眠瑪麗亞 飛行家的奇幻之旅」,這是海明威完成海鷗强納森故事四+年後寫的書。還有想看他的「跨越永恒的橋」,至今還未找到。找書是個很好玩的經歷。

玩法(一)直覺尋寶 : 對於那些白色或淨色、不是光面書脊的書,特別吸引我。尤其不認識的作者定會把它拉出來,接着封面簡單及紙質不是光面粉紙便開始有好感,再進一步就是揭開內頁,文字設計與空間舒服便開始心動,亂找一兩頁看,書寫方式合心意的便擁着不放。很多書都是這樣買回來的,絕少失望。

玩法(二)出版社尋寶 : 台灣的時報、天下文化、遠流出版的文藝書很多都是不錯,遠流出版社的書設計較簡樸,紙質亦講究。

玩法(三)尋找 作家 : 對心儀的作家已沒大寄望,因為很多已作古,反之喜愛找些沒名氣或新晉的來看。最近買的有「日照良好」 姚楓盈著 (是第三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得獎者之一),「外出」 許秦豪著、「哀悼日記」 羅蘭‧ 巴特著 (當然不是新晉)、「咖啡狂的筆記」 朴相姬著,都是好書!

玩法(四)心中「書單」: 第一位"Remarks on colour" by Ludwig Wittgenstein, 第二位「海浪」 維吉尼亞‧吳爾芙 , 第三位「流動的饗宴」 F Scott Fitzgerald 成寒譯 ( 時報出版社), 它們站穩頭三位久矣,期待退位。

從沒有打算網上購書,沒經親自驗證,總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