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重複

這幅年頭開始構思的畫,改動多次,每次改動前都改動原先的意念,接着被擱置着,
其後,重複做着重複的事﹕改動、擱置.....
每次,嘗試放棄這重複,
還是,重複放棄,
上星期,終於暫時收起重複,
將它掛在VAC的牆上。
知道,日後還是會繼續重複。
創作中最難的是超越自己。創作是階段性的,每一階段的前進提高都必須不停的 質問 自己,無論是直觀感覺、思路、手法....等都要不斷推敲與試驗﹔要先放下原本的成見/準則,這準則包括既有的知識,因知識本身是經已形成的觀念,放在思維中,便成「成見」。有個人成見,預設的立場,便已有結論,那思維便會躲懶停工了!當某階段實踐一段時間後,想要改變求突破,是最難熬的,應是直線前進、橫向伸延或往後退?用理性分析或直覺先行?認真地做還是先破壞、再顛覆?全是思考的過程。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得與失

逛書店是我空餘最喜愛的節目,每次也會帶些書回家。隔一段日子,便要大清倉,否則連自己亦忍受不了!那些乘地鐵時看的消閒小書,可輕鬆地送給學生家長﹔有關美術的書籍,大都會留下﹔最難取捨的是文藝書。多年前家中「裝修」,那晚把三毛、村上春樹、張愛玲、吳冠中、余光中、白先勇、柏陽....等的著作,整齊地紥起來,堆放在門外。翌日出門時,望着空空的地磚,對自己的「衝動」後悔不已!也曾再買回一些被「拋棄」的書或在書店裡翻看那些喜愛章節,其後依戀不捨地離去。
買了的書、借出的書,定會記得,只是往往不知放在那裡。有兩本小書,想看,卻找了大半年也不知在何處。其中一本是竹久夢二的小書,日文本,雖然看不懂,但被那漂亮的版畫吸引着。夢二作詩亦作畫,也是書籍平面設計師,早期作品反影時代生活並影響豐子愷甚深,晚期的仕女圖美麗感人,構圖簡潔優雅。今晚又想起夢二,在網上再看他的作品,總不及書本上的有韻味。
突然想起 Rebecca Solnit 在其書"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寫的 "Some things we have only as long as they remain lost. Some things are not lost only as long as they are distant." 常在身邊的東西我們不會去察覺與關心,只有在它們消失後感到確實擁有,可惜此情已成追憶。眼前找不着的,未必已是失去,只要繼續保持追尋的心情,便會有得着的時侯。得與失,在乎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